日本國際交流研習心得
111020010吳艾嘉
這趟前往聖路加的交流之旅,讓我收穫滿滿。除了認識來自泰國與韓國的同學,更透過課程深入了解各國護理與醫療體系。整週課程內容豐富,涵蓋日本護理制度、文化,以及全球公共衛生議題,每堂課後還有跨國交流時間,讓我從原本被動到後來主動提問,學習態度有了明顯的成長。
最特別的體驗是前往聖路加醫院見習。這間醫院以全單人病房與嚴格門禁聞名,護病比低,護理師能專注於完整照護,包括翻身、洗頭、吹頭髮等細節,這些在台灣多由家屬或看護執行。透過觀察,我驚艷於他們的人力安排與病房的三角形設計,搭配精簡的工作車,展現出高度效率與人本關懷。
在醫療之外,我也接觸了日本的茶道文化,並參訪防災紀念館,學習災害應變與避難機制。這些經驗讓我意識到,護理不只是臨床工作,更與社會、文化及公共安全緊密相連。
整體而言,這次交流不僅增進了我的專業視野,也加深了我對全球護理挑戰的理解,特別是高齡化與人力短缺問題。這段學習歷程讓我對自己的專業更有信心,也立下目標,未來要持續努力,為護理與社會大環境貢獻力量。
112004042施寶茨
跨國交流與專業學習
此次前往聖路加國際大學的交流,不僅讓我從課程中深入理解日本護理體系與文化,也透過與韓國、泰國學生的互動,拓展了對全球公共衛生與各國醫療制度的視野。課程設計豐富,特別是心理健康課程提醒我們「護理師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」,讓我開始反思如何學會在照顧他人前,也能好好照顧自己。
醫院見習的震撼體驗
在聖路加醫院見習時,我看見了「以病人為中心」的照護文化。單人病房的設計、三角形護理站的動線,展現了高度效率與病人安全。護理師全權負責病人生活起居與醫療處置,讓我感受到「整體照護」的精神,與台灣臨床「分工式照護」形成強烈對比,也喚起我最初選擇護理的初心──透過行動體現尊重與關懷。
文化體驗與自我突破
課堂之外,茶道體驗與防災紀念館參訪,讓我認識日本對傳統與社會責任的重視,也體驗到心靈的寧靜。語言交流起初是我的擔心,但實際上不論師生或國際同儕都耐心傾聽並給予鼓勵,這份支持讓我逐漸建立自信,並下定決心持續精進英語口說。
獨立與成長的養分
這是我第一次沒有家人陪伴出國,當航班臨時取消時,雖然慌張卻也見證同儕冷靜解決問題的能力,激勵我學習更獨立、勇敢地面對突發狀況。這趟旅程不只是一次參訪,更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在專業、文化敏感度與獨立性上的不足與潛能。未來,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具備國際視野、專業實務力與人文關懷精神的護理人員。
112004075鄭琇云
交流中學會理解與共感
在日本的研習課程中,我和來自日本、泰國、韓國的學生一起討論護理上的差異與挑戰。過程中我學到要用更開放的態度去理解別人的想法,也發現情緒支持在護理工作中有多重要。這次交流讓我更清楚自己想走的方向。
科技與制度帶來的震撼與反思
參訪聖路加醫院和長照機構的時候,我真的被日本醫療的制度和科技震撼到。像是ICCU的病床可以依體型調整,還能即時顯示檢驗數據,這些細節都讓護理更精準。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護理師不只照顧病人的醫療需求,也涵蓋生活上的照護,展現了全人服務的精神。長照制度同樣很完整,不管是硬體設施、政府規範還是社區支持,都展現出台灣還需要努力的地方。
專業價值與自我成長的體會
在日本的醫療體制裡,我感受到對護理專業的高度尊重。不僅有分級醫療的制度,也給護理師很多進修的機會。相較之下,台灣的醫療雖然效率很高,但很多時候都是靠醫護人員過度付出才能達成。交流的過程中,我也挑戰自己,克服了語言障礙,在簡報和討論中勇敢表達想法。和不同國家的同儕互動,讓我更懂得尊重差異,也學到要用同理心去看待每個人。
生活觀察帶來的嚮往與未來方向
短短幾天,我不只是在醫院裡學習,還觀察到日本社會的秩序、交通規劃,甚至是專業書籍的多樣性,這些都讓我很嚮往未來能在日本生活與成長。這趟經驗讓我更加確定要往海外發展的方向前進。接下來,我會持續加強語言能力,並尋找更多機會,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兼具臨床專業、人文關懷與推動改變力量的護理師。
111004004王嘉宇
跨國交流的收穫
在為期七天的交流中,我深入了解了日本醫療制度及其面臨的社會挑戰,如少子化、高齡化與護理人員工時過長等。與日本、韓國、泰國學生的互動,不僅讓我看見各國護理的差異,也建立了珍貴的友誼,讓我體會到跨文化交流的意義與力量。
語言與護理的連結
因具備基礎日語能力,我在病房實習時能與病人簡單對話,甚至獲得病人的讚美,這些肯定成為我前進的動力。過程中我更加確信,護理是「人與人之間的連接」,而語言能力是深化交流的重要工具,也激勵我未來持續精進。
文化體驗的啟發
茶道課程中,我與一位立志成為護理師的日本高中生交流,這讓我感受到夢想的力量與傳承的喜悅。文化學習不僅增廣視野,也增添了對護理專業的使命感。
友誼與難忘片段
無論是與韓國同學在返國後的互相關心,還是與泰國同學一同討論課題、繪製塗鴉作業,這些互動都充滿趣味與真摯。交流不僅是學術與專業上的成長,更是心靈層面的人際支持與快樂來源